由前述,本計畫是推展八卦台地為「里山精神」概念之場域,以農業生產(一級)*農產加值(二級)*銷售/推廣(三級)之產業六級化為主軸,搭配生態保育、友善農業、農廢再利用/文創加值、文化資產保存等主要面向來建構環境永續模式。

 

 
  1. 在地連結 教育部將自106年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由聯盟研擬於續年提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推動各大專校院實踐社會責任,期許學校走出學術象牙塔,對焦產業需求,融入社區發展與人文脈動。在地連結的兩大推動目標:(1)整合資源,協助地方發展。USR師生在洞察、詮釋及參與真實問題過程中,整合相關知識、技術與資源,聚焦於區域或在地特色發展所需或未來願景;(2)區域能連結學校資源,協助城鄉教育。大學資源透過主動積極連結區域,協助城鄉教育發展,提升大學對區域及在地的貢獻,促進在地產學人才培育、就業,並創造新城鄉、產業及文化發展。
  2. 在地培力長久以來,台灣的社會結構,一直朝都市化發展,鄉村結構轉型,鄉村青年人口外流與鄉村高齡化現象。因此,鄉村人力素質的提升、人文素養的深化、鄉村環境的建設管理、在地文化的認同,創造鄉村經濟活力,及終身學習的機會,激發居民熱愛鄉土的情懷及自主建設新故鄉的能力,均是未來鄉村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建立鄉村居民提升認同感及參與鄉村規劃的機制,大學USR計畫有必要投入培養鄉村規劃的知識與技術,並期透過鄉村地區現有組織如鄉鎮公所、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農會與個別學習組織等,共同致力於人力培訓之推動,期透過地區鄉村整體發展共識的凝聚,培訓鄉村居民依據地區既有資源,並進一步規劃發展特色性之故鄉規劃。
  3. 產銷行動暨活絡文創在農村經濟架構下,為提高經濟活動及就業率就從農業及非農業就業機會多樣化下手,結合多樣性構思、企業創意、文化資產投資等,改善農村經濟及生活品質。以經濟(生產)、生活品質(生活)及環境(生態)三軸線的產銷行動,將是以地方能力來營造農村自行發展的基礎。例如張宏政教授對農村個案「創新的」稻米產業文化研究,從手工藝、十二大禮傳統嫁妝禮俗、嫁妝街、創意婚禮、無米樂認股等內容想法,期望發展以稻米產業文化的農村生活博物館主題,再衍生出具體之米食產品以及觀光休閒體驗活動等,藉由產銷行動暨活絡文創形成之稻米產業觀光吸引力。
  4. 聚落體驗(里山實踐) :農委會提出「農村再生2.0」,主要變革著重在創造農村里山新價值、擴大多元參與、推動友善農業及強化跨域整合推動平臺等。提升農村人力培育及產業發展,引進創新的觀念及活力,農村產業、景觀、生態、旅遊、文化等整合發展,創新形塑韌性農村。如觀樹基金會曾規劃「裡山塾」多元的主題體驗活動,不論你是農耕生產者,抑或是消費大眾,都可以一起來畊讀大地,探索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大學USR計畫期許以八卦台地來建構台灣本土里山倡議之完整實踐案例。
  5. 創新課程與實踐課程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本是為了落實其「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任務,並因應高等教育多元課程發展,期許由傳統修課制度中,尋求各種開課限制的突破與新觀點,共同擬出搭配USR的可行的解決方案。USR創新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目標主要有四大項,包括:(1)如何鏈結USR計畫,開設能串連不同面向及領域的課程;(2)如何鏈結USR計畫,開設能跨年級合作學習的課程;(3)如何鏈結USR計畫,開設由淺而深的進階課程;(4)如何鏈結USR計畫,開設發展在地特色及資源整合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