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學程等)內涵、數量與計畫目標契合度
109年度為配合本計畫各個面向之人才培育,結合校際選修並跨了本校三個學院:工、生物資源、設計藝術及通識中心開設9門課及5門微學分,共1911人次修課,第一年以初階及中階課程為主,連結文化保存、生態保育、友善農業、農廢再利用及文創及影像紀錄等各USR計畫面向。如下表所示。
 
開課學院 開課系所 科目名稱 微學分課程
校際選修 大學入門(初階)1416  
通識課程 共同教學中心 環境人文與歷史(初階)50 文史探索之田野調查-八卦台地(初階)-20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初階)110 探索里山-八卦台地生態(初階)-20
  科學敘事工作坊(初階)-30
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跨院課程) 生態學(中階)-40  
河川生態學-生態調查(中階)-40  
生態旅遊-友善農業推展(中階)-25  
害蟲綜合防治-有機農業概論(中階)-50  
工學院 環境工程學系 固體廢棄物處理(中階)-50 場域實踐-農廢之文創運用(中階)-20
設計暨藝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分鏡腳本與剪輯實務(中階)40  
 
  1. 教學模式創新性與跨領域教學落實成效
原定「友善農業推展」之微學分,結合跨院選修開設「生態旅遊課程」,搭配課程連結場域實務實習三門課「環境人文與歷史」、「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固體廢棄物處理」,採2+1搭配微學分課程。
1.大學入門(初階)
透過校本課程讓大一所有學生可以了解SDGS及本校USR計畫,透過溝通與互動的學習,進入大學教育的內涵、多元文化的世界觀、在地土地及實踐之力量,讓大學生對社會的關懷與改變社會的力量,瞭解校園及其所處的社區文化,進而招募對此有興趣的新生,因疫情關係本年度採線上教學實行。
 
2. 環境人文與歷史&微學分-文史探索之田野調查-八卦台地(初階)
環繞在彰化環境人文與歷史資源,探討人文與歷史在環境中的變遷,課程教學的教師以知識理論與在地知識的互動進行探討,提供八卦山社區周邊生態為實習場域,以參與式學習模式進行人與社區環境共存共榮之社區文史探索,進而更體認保護及善用社區文史資源為其將來發展與再生之基礎。
 
3.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微學分-探索里山-八卦台地生態(初階)
從生態系運作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面向導入生態永續經營之概念,探索周遭的生物多樣性與問題的發掘為學習出發點,提供八卦山社區周邊生態為實習場域,以參與式學習模式進行人與生態環境共存共榮之社區生態探索,進而更體認生態永續精神。
 
 
生物學中是自然環境與人為社會全面性思考的一門課程,對生物資源的瞭解與觀點是兼具實用與前瞻的新科學,將帶領學生透過實際觀察認識自然生態的特殊性、震撼性與沈思反省。做為學生日後參與生物資源開發與應用、設計與規劃、經營與管理等相關領域時,能有周延的永續精神。
 
5.河川生態學-生態調查(中階)
想要了解我們的環境,最簡單的一步,就是對我們的環境做觀察並做紀錄,方能真正深入的了解認識我們的環境。本課程以此目標的實踐為基礎,學習與了解基本物理與化學特性性、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特色,建構新的環境與人的關係,為未來的永續發展做準備。
 
6.生態旅遊-友善農業推展(中階)
課程以友善農業實作為主,了解友善農業因耕作方式及施行與慣行農法不同,主要以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來設計耕作方式,並尋求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為特點,了解作物生命周期循環與實作之方法,利用自然生態系循環之原理,兼顧農產品收穫及環境保護的農法,並以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及生態平衡發展,不使用化學農藥及肥料製品,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
 
7.害蟲綜合防治-有機農業概論(中階)
透過課程及實際案例,帶領學生認識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法主要差異在於肥培管理、病蟲害及雜草控制、和對生態多樣性之關懷。有機農民使用天然、有機的材料和方法,避免使用會損害人們健康、生態和環境的方法,或人工合成的化學製品。關懷弱勢農民,建構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
 
8.固體廢棄物處理(中階)&場域實踐-農廢之文創運用(中階)
透過體驗及實作,讓廢棄的垃圾、重新被利用,愛物、惜物、減少對地球的危害,並將一、二級產業下產生的農產廢棄物,進行循環再利用的加值,運用在地資源處理農業加工廢棄物,將廢棄的樹枝製作成筆;將廢棄的木頭製作成湯匙,讓學生用發揮創意和巧手,守護環境!
 
9.分鏡腳本與剪輯實務(中階)
影片拍攝需要透過分鏡設計,將劇情的概念影像化和具體化,再透過剪輯來獲得實踐。本課程主要在幫助學生瞭解分鏡製作的要素與技巧,以及影像組合與轉場等運用方式,並透過影視製作的實際過程,來學習分鏡腳本設計之基礎專業知能與實務應用能力。
 
10.科學敘事工作坊(初階)
透過同學們從設計教案主題、探索科學知識、垂手可得的生活物品科學化、敘事與傳達等課程探索,再將課程學習成果應用到偏鄉學童的自然科學教育中,促進科學敘事能力。藉由本課程的執行,可導入計畫補助之教具設備資源,讓同學可以更大刀闊斧的設計科學普及教案開發,並且能夠透過科技部平台資源讓同學可以有發揮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