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延續成功營區「綠色環境教育共學基地」之認證、經營管理及推廣
☉規劃亮點:以成功營區「綠色環境教育共學基地」定位為八卦台地聚落產業共創共學的支援場域,並發展為彰化區域型環境教育聯盟中心
    持續建構彰化市成功營區「綠色環境教育共學基地」之場域認證、場域經營管理及環境教育推廣工作,以成功營區「綠色環境教育共學基地」定位為八卦台地聚落產業共創共學的支援場域發展,執行「永續環境」等系列活動(大量融入自然觀察記錄、藝術、農廢文創、生態旅遊、文化保存、環教市集等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來推廣環境教育。將召集一群關心環境議題與里山倡議課題的專業人員,帶著學校教師、社區居民、學生、一般大眾,齊聚在基地經由探索、省思與行動,尋找出對環境友善的具體作法與行動力。同時推動環境教育產業化及發展彰化縣區域型的環境教育聯盟中心,可以進行互補及共同協力,讓環境教育的推動成效更加擴大。目前彰化成功營區「綠色環境教育共學基地」已具備完善之環境教育實踐場域,藉由基地辦理課程合作、工作坊、論壇、市集等方式,了解在地永續環境之需求及回應,再由共學基地連結到八卦台地各社區聚落,以產業六級化為主軸,搭配生態保育、友善農業、農廢再利用/文創加值、文化資產保存等主要面向來建構環境永續模式。藉由全程活動的參與,了解場域及社區的文化、故事,進而將其改變以影像記錄保留下,以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

3-2 產業六級化
☉規劃亮點:以農村社區小旅遊主題性的發展,透過促進觀光休閒、友善農業產業與生態保育、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與文創、文化保存等合作加值鏈結
    里山的重要性是在於提供了人類所賴以維生的自然生態資源、並且塑造了地景與聚落的文化,人類利用里山的資源來造就賴以生存發展的產業,也就有義務來保育這片「公共財」,提出一個尊重傳統的社區土地使用權,並且在合理的資源利用下的保育方式。「農業產業六級化」就是以農業與農村為主體,以一級農業結合二級加工與三級產品販售,創造附加新價值,讓農村生產者的收益可以增加、讓農村的產業可以升級,形成更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性商品。透過促進觀光休閒、友善農業產業與生態保育、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與文創加值、文化保存等合作加值鏈結發展,創造農村再生發展,共同分享在地民眾,達成產業六級化發展目標。將著重農村社區小旅遊主題性的發展,例如農業友善、生態保育、綠色低碳、農村遊學教育、文創商品、觀光服務創新等主題,未來,希望藉由農村美學、友善生態、健康促進、美麗鄉村等觀點切入,賦予六級化農村社區小旅遊產業,產生更多新觀點、新產品、新業態,開創嶄新的、前所未有的榮景!
而八卦台地的農業產業六級化規劃原則以環境優先、特色導向,以及整合發展、利潤共享為方向:(1)保存自然人文資源,保存豐富自然資源及多元文化特色,以及在生態系統涵容的能力下發展;(2)運用在地特色優勢,善用自然資源與人文特色,朝友善、環保、生態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3)解決產業發展困境,培訓關鍵人力,加強品牌行銷,增加產業發展能量;(4)創造利潤共享,推動合作事業,跨領域域加值合作,建立合理的利潤回饋及共享機制。

 


 
3-3 生態保育
☉規劃亮點:以社區為基礎推動生態旅遊及生態保育
    彰化歷經百餘年的開發,使得原來生存於淺山地區的生物持續的退縮與消失,八卦台地僅存的次生林與雜木林地,是中部淺山地區僅存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場所,也是生物遷徙臨停或避冬棲息的生存場域。
    以區域性的社區為根本,透過對社區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盤查,結合產官學界的力量,培力社區的基礎能力,建構社區的基礎服務設施,以來自於生態旅遊所獲得的利益,挹注至社區的生態保育或物種保護,提升社區的經濟利益與所得,來達到生態保育的目的。經本團隊與彰化市公所交流,彰化市有意結合步道、休閒、觀光產業及地方創生計畫的開發,以登山生態步道串聯八卦台地沿線社區(如桃源社區、福田社區等)在地產業,發展農業和休閒遊憩相結合的事業,也獲得参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支持。
    生態資源盤查與整合是先期規劃之重要工作,透過完整的動物與植物資源盤點以及在社區與生態資源結合發展的紀錄,作為本地區的基礎生態資料。本校參與USR師生藉由課程培力來協助將這些資訊轉化為生態旅遊與生態保育的各項教案教材與活動素材,做為後端社區生態旅遊與保育人力發展的基礎資料,也做為推動生態旅遊小旅行的旅遊資源或素材。在社區人力培力方面,將整合各級單位,以生態資源為基礎,利用現有的步道與觀光設施,規劃適合各社區的生態旅遊模式與路線,由本計畫規劃並邀請專業的講師,辦理社區生態旅遊與保育人力培訓,也納入學生課程實務實習來共學。以培訓後的社區人力及大葉大學師生為主,推展辦理社區生態小旅遊活動,也可同時結合里山—友善農業理念,共同推廣生態保育與友善生物概念。社區小旅行以八卦山的生態特色為主,搭配社區已規劃的步道與生態與農業體驗活動,以及地區性的生態觀察等,協助社區透過發展生態旅遊來營造友善生物的生產與生活模式,建構是和生物生存的友善環境,打造三生一體的社區。


 
3-4 友善農業
☉規劃亮點:以友善農業來推動生態保育及標章農產品行銷增加收入
    在面臨氣候變遷、工業發展與城鄉人口成長之衝擊下缺乏調適彈性。追求農業的「永續發展」,便是以「生態」、「經濟」與「社會」為三大支柱,現今台灣及世界所面臨的農業發展課題,即是生態與社會環境之「永續性」受到破壞所引發的衝擊。
    「有機農業、無毒農業」都是促進永續農業的概念,但不易被接受,相對而言,「友善農法」的概念對象是整個環境,作法則比較多樣化並具有彈性,例如耕作環境能維護水土資源、保留生物多樣性及里山生態,以促進環境資源之明智永續利用等。所謂「友善農業」就是在農產業的經營同時顧及生態環境的保全、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實施友善作法在農業生產的過程當中的各個環節,包含耕作環境、栽培方式、收穫加工與運輸、保存與銷售上,都能夠促進對生態環境、農民(生產者)及消費者產生正面影響。主要方向有三:(1)推動友善驗證面積持續成長;(2)納入友善環境耕作輔導,逐步引導與有機接軌;(3)拓展友善農產品行銷,以消費帶動生產成長。
    八卦台地頂上較缺乏地表水源,故本地的作物均為旱作,主要為水果、茶葉與雜作類,而台地平原交攘處有烏溪水源,故有部分稻田耕作。目前本區主要的友善環境挑戰首先為施藥問題,台灣目前農田施用農藥的需求性大,包含除草劑、殺菌劑普遍均有使用,累積的農藥對八卦台地昆蟲、底棲動物乃至於鳥類、哺乳類生態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推動友善農業對象以芬園八卦台地上之小農或青農 ,以及芬園臨烏溪之稻作青農等。
    本校參與USR師生將進行本區現行農法及用藥調查及目標保護之生物規畫,是先期規劃之重要工作,再藉由課程培力來協助將這些資訊轉化為友善農業與生態保育的各項教案教材與活動素材,做為後端推展友善農業與「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的基礎資料。在農業人力培力方面,將整合彰化縣政府農業局、農委會水保局、農委會特生中心、芬園農會、慈心基金會、青農聯盟、區內中小學等單位,以生態農法為基礎,規劃本區可推展友善農業的模式與對象。本計畫也規劃並邀請專業的講師,辦理友善農業與生態保育人力培訓,也納入學生課程實務實習來共學,共創結合里山—友善農業理念之八卦台地。


 

3-5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與文創加值
☉規劃亮點:讓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與文創商品結合,形成新產業也推展觀光旅遊
    八卦台地原生林型多為香楠木,二次大戰期間物資缺乏,居民將原生林砍掉,種植水土保持較差之相思樹當做薪材;台灣光復後,政府開始提倡發展農業,居民開始種植如鳳梨、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鳳梨產量,彰化縣居全國第8,荔枝產量則是第5,龍眼產量第6,尤其139縣道所經過的芬園鄉在這3種果品產量更是突出,芬園鄉鳳梨收穫面積132公頃,產量更居彰化縣各鄉鎮第1。
根據農委會估計每年農業廢棄物約471萬公噸,未妥善處理量約3萬公噸,不到1%,恐有低估之嫌。處理方式以堆肥為主,佔49%,其次是就地翻耕掩埋,佔33%。而農業廢棄物中,生物性有461萬公噸,佔98%,這是較具潛力納入循環經濟的部份。然而在地農業生產所產出之剩餘資材雖大多為有機質(如鳳梨葉、荔枝龍眼枝等),於自然環境中可分解,尚無立即危害環境問題。然而農業廢棄物產源分散,缺乏集中收集、回收處理機制,部分作物殘梗隨意棄置或於田地焚燒,亦衍生臭味及空氣污染等問題。因此除有效減少農業廢棄物產出量,使其均能妥善處理及再利用外,同時亦朝資源化或轉型運用方向推動,以順應世界潮流。
    農業廢棄物融入文創、環保元素,其實也能化腐朽為神奇,讓農業廢棄物有新價值,針對八卦台地常見農業廢棄物,可尋找對應的現地操作體驗課程以搭配農村小旅行,另提出可量產的廢棄物再利用產業。下表為初步農廢利用構想:
    植物 部位 現地體驗 產業
荔枝、龍眼 樹枝 樹枝筆  
樹幹   炭藝品、木餐具
鳳梨 手抄紙、纖維、編織 鳳梨紙、纖維紡織、人造皮革
手作酵素 酵素
荔枝、龍眼、相思樹 樹枝、樹幹 太空包製作 養菇太空包
草本植物、廢棄貓砂     堆肥
(廢棄太空包)     貓砂
(廢棄貓砂)     生質炭
 
    本計畫也規劃並邀請專業的講師,辦理農廢再利用及文創人力培訓,也納入學生課程實務實習來共學,在培力合作方面,將整合彰化縣政府農業局、農委會水保局、芬園農會、各社區聚落、區內中小學等單位,本校參與USR師生將進行:(1)盤點各社區農業廢棄物的種類、數量、時間、性質;(2)農廢在利用及文創產品之市場分析;(3)評估可行的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方式及實驗室/工廠測試;(4)推廣說明農廢再利用產業及文創加值產品;(5)人員培訓。


 
3-6 文化保存
☉規劃亮點:以里山精神推展到八卦台地社區聚落,達到生態、生活、生產三者平衡
    過去在八卦台地居民以農耕為主,具備了生活技能的傳統智慧,土地也是野生動植物的棲地,生物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和平共處形成完整農村生態圈,因而社區聚落居民產生在地認同感。然近年來八卦台地的社區聚落普遍面臨人口老化、土地休耕、產業脫節、傳統智慧凋零等問題,青壯離開家園,因此如何回復農村生態、恢復社區活力、維護傳統知識技能、文化地景的保存成為在地認同感的重要議題。本計畫觀察與初步研究如何尋回八卦台地社區聚落居民的在地認同感,將焦點置於三個方面,分別是:提升對地方認知(行為上)、重建地方產業的依賴(行為上) 、溯源地方的情感(態度上) 。
    本計畫團隊師生將進行宣導的里山精神,透過鄉土及環境教育活動、質性訪談和田野調查,將生態系統及人文地景保育等觀念,帶入八卦台地社區聚落,提供社區聚落居民建構完整的規劃策略與方向,期能獲得居民的認同,達到生態、生活、生產三者之間的平衡,達成人文地景保存與傳統在地知識之傳承,實踐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透過實地探勘、訪談資料蒐集分析後,將八卦台地社區規劃為里山聚落,保存在地的傳統文化與知識技能。
    本校參與USR師生將進行在地知識的資料蒐集與田野調查,調查八卦台地在地之環境與文化特殊性,分析在地資源的關聯性及聚落的人文與地景的現況。並透過深入田野調查,找出生態地景及人文的價值,並且將實地勘察的資料,搭配GIS建置地理資訊圖說,進而提出轉型再利用以及保存傳承的附加價值,緊接著計畫將以訪談的質性研究,來蒐集較深入的定性資料,主要訪問隊向社區居民、在地耆老、產業人士與相關人士,藉以了解彰化八卦台地社區聚落居民對於農村環境及文化之認知與應用,及其對於社區聚落再生之期望與支持度。
    訪談之主題面向可分為:社區發展、產業活化、在地歷史文化、生態與環境之保育,並依照受訪目標對象之差異,擬訂不同的訪談提綱。藉由調查的資料、與社區居民、周邊各社區聚落合作,同時納入社區自主防災規劃,讓社區居民與學子體驗學習活動,將這些知識與認知推廣至下一代,達成鄉土教育及環境教育等目的。


 
3-7 影像紀錄
☉規劃亮點:記錄影像就是在地參與的重要途徑,發掘有趣的在地故事及敘說故事
    對於在地認知與關懷應該是由在地裡每一位成員開始,藉由活動的參與,了解在地的文化、生態、故事,進而將其保留下來。記錄影像就是在地參與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目前影像培訓課程儼然也成為顯學,透過理論與實務的教學後,進而開始記錄在地的故事。數位典藏強調資料的詮釋,檔案除了儲存以外,必須加上檔案本身的內容、背景、屬性等介紹,為儲存的檔案增添更多背景資訊,也真正達到典藏的目的。怎麼樣讓這些影像紀錄成為有價值的典藏,才是更要思考的問題。
    USR計畫也鼓勵詳實紀錄過程並轉換為故事發表,本校參與USR師生將進行影像紀錄推動實踐里山精神之八卦台地所發生的故事,或以短片紀錄各項活動始末,或以微電影強化人與環境在時代變遷中的努力,並定期發表影像紀錄之成果。


 
3-8 大手攜小手‧幸福向前走
規劃亮點:與彰化市及芬園鄉於八卦台地周邊之國小至高中職共同營造里山精神共學圈
    本計畫除了由本校師生與在地社區聚落及青農來共同實踐里山精神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向下一代深化扎根,使在地學子也能認同家鄉文化及保護家鄉生態。計畫團隊師生將結合在地社區聚落及青農與在地國中小至高中學子透過大手攜小手模式,以里山精神融入十二年國教之相關鄉土教育、生態教育、環境教育、食農教育、科普教育等為目的,透過深化、向下扎根,在地產業能永續經營。
    彰化市及芬園鄉於八卦台地周邊之國小至高中職有:
  • 彰化高中、彰化藝術高中、彰化高商
  • 彰德國中、南郭國小、大竹國小、聯興國小、快官國小
  • 芬園國中、芬園國小、文德國小、同安國小、富山國小、寶山國小、茄荖國小


 


 

3-9  課程發展與實施
 ☉規劃亮點:課程緊密連結USR計畫核心課程循序漸及進連結場域實務實習
    因為人才培育是USR的核心理念,因此USR與課程的連結相形重要。在推展「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任務,並因應高等教育多元課程發展下,本計畫跨了本校四個學院:工、生物資源、設計藝術及觀光餐旅等,為配合本計畫各個面向之人才培育,以通識及各學院原有課程為準來編排,共17門課程區分為初階、中階、高階循序漸進(圖19及表3) ,課程會連結文化保存、生態保育、友善農業、農廢再利用及文創及影像紀錄等各USR計畫面向。
    為搭配課程連結場域實務實習,擬採用2+1或3+1課程實施模式,以每周固定時段之學理課程搭一門可彈性運用時間之微學分,讓學生學用合一,體驗場域及參與實務實習。


 

3-10 學生參與USR對其未來生涯發展及就業之連結

    USR的精神就是鼓勵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系科、跨領域、跨團隊的結合力量,運用各自專長與所學,參與在地連結,對在地區域發展能有更多貢獻,藉由對區域發展的認同感,展現實踐行動,同時也激發學生在地就業或在地創業的意念。學生在參與USR對其未來生涯發展及就業之連結有以下四個面向(圖20):
  • 提升在地認同感來對生涯發展的省思:本校學生大多來自中彰投農村,常對於家鄉就業機會少,總想往都會區發展,然而他們對於故鄉仍報有一絲相思之情。本USR計畫推展八卦台地為實踐「里山精神」概念下之聚落產業共創共學,帶動學生解決在地農業、環保、生態等議題,可大大增加學生對區域之認同感與向心力。
  • 參與在地區域跨場域實作學習來磨練就業技能:USR計畫支持學生自主彈性學習,開放跨領域選課彈性,鼓勵產業/在地議題及問題導向之跨域學習整合型課群與專題實作課程,型塑學生務實致用及善盡社會責任之觀念。
  • 串聯社群合作經營,成為在地產業所需實務人才:學生投入參與計畫執行,透過學習場域實地探尋、協助建構區域發展特色與區域產業人才及研發供需調研之對接機制,並結合社群合作經營,在與區域互動的過程中發揮學習的意義,成為未來實務人才。
  • 聚焦區域產業需求促成關鍵能力培育以利在地就業:USR計畫聚焦於區域或在地特色,發展所需或未來願景織產業,帶動各地區的繁榮與發展,也同時建構區域發展特色與區域產業人才供需對接機制,以培育產業所需實務人才,提供在地就業機會。
  •  
  •  

 

3-11 支援系統

  • 校內支援系統:大葉大學工學院、生物科技資源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觀光餐旅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等教學單位,以及校發處、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與研發處之支援。
  • 跨校支援系統:彰化高中、彰化藝術高中、緊鄰八卦台地之彰化市國中小及芬園鄉國中小。
  • 公部門:彰化縣政府、彰化市公所、芬園鄉公所、芬園鄉農會、参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 社區組織:位於八卦台地之彰化市及芬園鄉各社區(如桃源社區、福田社區、中崙社區、楓坑社區、進芬社區…等)。
  • 第三部門及產企業:彰化市農會、芬園鄉農會、青農組織、彰化野鳥學會、就是愛荔枝樂園